188体育投注_亚博足彩app-中国竞彩网官网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召开2022年度“6·5”环境日新闻发布会
来源: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法规宣教科 发布时间:2022-06-02 字体:[ ]

6月2日下午,海门生态环境局召开“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海门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杰、许正娟、龚雪松及总工施波分别介绍了2021年和今年前5月全区环境质量状况,近一年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今年前5月全区水、气、土攻坚战情况,并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041869af3d53c71677e3cf3b732b92e.jpg

施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2022年6月5日是我国的第51个“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我区营商环境,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注入新动能,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向大家分别介绍2021年和2022年1-5月全区环境质量状况,近一年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今年以来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杰,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正娟,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辉,我是海门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施波。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区污染防治攻坚办各工作组组长,各区镇、江心沙农场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环保办主任;区发改委、住建局、水利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商务局、海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宣传部有关人员、媒体记者以及生态环境局中层以上干部,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有请海门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辉介绍2021年和2022年1-5月我区环境质量状况。

黄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2021年度海门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首先,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海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海门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工作良好开局。在海门经济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在省市前列的情况下,海门PM2.5浓度实现“六连降”,优良天数比例“六连升”;地表水省考、市考、区考断面水质实现三个“100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8.9%,列南通市第一;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十四五”开门红。

一、空气质量实现持续改善

2021年,海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4天;AQI达标率为85.8%,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优良天数比例实现“六连升”;PM2.5年均值为26 ug/m3,与2020年相比,下降了7.7个百分点,实现了“六连降”;SO2年均值为8 ug/m3,NO2年均值为23 ug/m3,CO年均值为0.6mg/m3,O3年8小时均值为105ug/m3,PM10年均值为50 ug/m3,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二级标准,其中SO2、NO2、CO已达到一级标准。2021年各乡镇优良天数比例为83.3%~89.6%,较2020年的80.5%~88.9%,优良天数整体有所提高。各乡镇大气主要指数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区酸雨频率为1.8%,同比下降了13.8个百分点。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021年,我区地表水8个省考断面、6个市考断面和40个区考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入江河流断面优Ⅲ类比例达100%,与上年相比,提高33.3个百分点;长江海门段各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8.9%,列南通市第一。2021年,海门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21年,全区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平均等效声级为54.5分贝,处于区域环境噪声二级(较好)水平。与2020年相比,平均等效声级下降1.2分贝。建成区一、二、三、四类功能区昼夜等效声级均值分别为51.3分贝、55.1分贝、56.7分贝、64.3分贝,各功能区昼夜等效声级均值均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达标率为100%。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3.5分贝,达到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等级,无超标路段。全区声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

2022年,为打造“美丽海门”中刷新更靓颜值,海门生态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昂扬姿态,从头抓紧,全方位争抢,深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今年1-5月,全区8个地表水省考断面、6个市考断面继续保持优III类比例100%;入江河流水质优III类比例为87.5%,比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质。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气象因素等持续影响,截止5月底,全区优良天数为123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2%,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3μg/m3,较上年同期增加2μg/m3,环境空气质量较去年相比出现小幅波动,但继续保持全省前六的领先位次。声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根据上半年功能区噪声24小时连续监测,我区各功能区噪声监测点昼间、夜间及昼夜等效声级值均达标,达标率为100%。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声级值为52.0分贝,较上年下降2.5分贝,声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

我们看到,在一个个监测数据背后,是海门生态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体现着百万海门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继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让海门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施波:近年来,我局聚焦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深化科技手段运用,创新执法模式,全局生态环境执法力量上下同心、主动出击,持续保持执法从严的高压态势。下面,由我通报近一年来我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施波:近一年来,海门生态环境局围绕水、气、土、安全等多个领域,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发力,全面打造生态环境铁军队伍。在2021年度“南通市生态环境执法与监测联袂比武”中,海门生态环境局获全市生态环境执法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海门监测站获得全市生态环境监测技能竞赛团体第二名。

海门生态环境局切实履行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始终坚持铁面执法、铁腕治污,在双随机日常监管基础上,着力开展了打击废水偷排直排、废气活性炭专项、打击危废非法处置等专项执法行动,不断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水平,借助走航车、无人机、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执法成效,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海门生态环境局已出动6800余人次进行现场执法,检查企业3200余家次,共对158件环境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实施查封扣押17件,实施行政移送2件、刑事移送1件。实施行政处罚135件,处罚金额达595.4487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57%和72%,2起案件入选南通市生态环境执法十大典型案例。接下来,根据近一年生态环境监管的情况,通报三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验收中弄虚作假案

【基本案情】2021年8月27日,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正在生产,生产车间东北侧建有1间配料车间,车间内涂料涂布工段使用的主要原料为胶液,胶液使用完后会对装胶液的储罐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产生清洗废水,通过气浮压滤一体机处理后最终纳入污水管网排放,现场废水治理设施正在运行排泥。据调查,该公司于2019年底正式投入生产后,因废水产生增加,所以将原厂区内的1个水池改建为1个废水收集池,也增加了1套气浮过滤一体机对废水进行处理,但在2020年6月进行验收时,自主验收报告中未体现该公司生产废水产生及治理设施情况。直接负责该公司建设项目验收的主管人员司某称当时咨询过审批部门,了解到增加清洗工艺项目发生变动暂时无法取得审批,故没有重新报批就开展了自主验收。

【处理结果】2021年10月,海门生态环境局作出行政处罚,责令该公司五个月内改正违法行为,罚款人民币38万元整。同时对该公司直接负责验收的主管人员司某罚款7.2万元整。

【典型意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后,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由企业自主进行。企业成为了验收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环境保护设施自主验收工作。本案是生态环境部门首次对在环保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实施“双罚”。案件中,直接负责该公司建设项目验收的主管人员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选择“不可为而为之”,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不仅触犯了法律的红线,更让企业、个人都付出了代价。

案例二: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转运污染土壤,未提前报备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案

【基本案情】2021年7月21日,海门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原海门某退役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检查时,发现该修复地块已开挖受污染土壤。经调查,该地块修复方案显示,受污染土壤开挖后需送水泥窑企业进行协同处置,承担该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的南通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于2021年7月6日和7月17日、7月18日,两批次向第三方处置公司运输污染土壤,第三方均未接收,退回海门,每批次均为11车,重量分别为364.05吨和369.34吨。该公司转运污染土壤,未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报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处理结果】2021年9月,海门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罚款人民币12万元,对该公司项目负责人罚款人民币0.965万元。

【典型意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是保障土壤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修复施工单位转运污染土壤的,应当制定转运计划,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报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本案为海门区土壤污染防治第一案,是首次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实行“双罚制”。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基于同一个环境违法,实施“一案双罚”。在调查过程中,明确企业和主要责任人两个被处罚主体,在证据收集中,注重对“主要负责人”的相关证据的锁定,在处罚企业的同时,对其主要项目负责人也同时实施了行政处罚。因此,土壤修复施工方应以案为鉴,在修复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履行各项手续,杜绝环境隐患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案例三: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活活动,未按照规定使用污染防治设施

【基本案情】2021年10月9日,根据用电监管平台数据异常分析情况,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核查发现该单位淬火中频炉H和G于2021年10月7日和10月8日晚班生产时部分时段配套的2#引风机未开启。据调查,该单位主要工艺为机械除鳞-冷拉阴螺纹- 校直-感应加热-淬火(冷却)-感应加热-回火(冷却)-切断-收卷;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油烟(以非甲烷总烃计),感应加热工段使用中频炉,产生的油烟经引风机收集后采用静电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因为疏忽,10月7日、8日晚班生产班长忘记打开引风机开关。

【处理结果】2021年11月,海门生态环境局作出行政处罚,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罚款人民币2万元整。

【典型意义】该单位的违法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得益于目前使用的“用电监控系统”。目前,我区已有93家企业安装用电监控,主要为重点废气排放企业,涉及化工、印染等重点行业企业。本案中该企业因生产线部分生产,生产相关责任人未及时开启废气治理设施导致用电在线监控数据异常。因此,相关企业应引以为戒,保持在生产状态下配套的设施运行“在线”,因为即使在夜间零点,用电监控仍然“在线”,设施运行状况依然有迹可循。

这也是海门生态环境局强化“非现场”执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对生产设备用电信息及污染治理设备用电情况、运行工况的电气参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实现企业治污全程监管,避免遍地撒网式执法,精准锁定违法行为,提高了执法的精准度。

下阶段,海门生态环境局按照执法行动科学化、指挥系统信息化、网格监管专业化的要求,综合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无人机、走航车、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智能化科技监管手段,探索“海门样板”,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始终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为海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施波:2022年,我局将继续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海门全力打造全省社会主义建设示范区提供坚实保障。

下面由海门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正娟介绍2022年1-5月我区水、气、土保卫战的工作情况。

许正娟:2022年,我局围绕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守护海门蓝天碧水净土。

一、以更强力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继续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1.强化大气专项执法力度。开展大气站点周边专项执法、废气活性炭吸附设施专项执法、铸造企业环保专项执法、大气管控等大气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出动2584人次,检查企业1277家次,对87个涉气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理,今年已运用大气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70件,金额总计218.2793万元。

2.强化污染预警与应急管控响应传达。及时、迅速启动应急管控响应,明确重点管控区域、管控要求,第一时间传达至各区镇、部门。截止五月底共发布预警25次,累计管控123天,其中臭氧预警32天。

3.强化应急管控巡查落实。制定局臭氧应急管控专项督查方案,采取“人防+技防”,通过领导督导+集中督查+区域管控+指标管控+走航管控多种形式组合开展,全员参与管控巡查。截止五月底,管控累计检查点位2147个次。

4.坚持目标导向,加强整体谋划,结合海门区臭氧成因分析报告、走航监测、第三方管控等科技成果,组织编排2022年度大气治理项目294项。做好重大涉气改造项目的持续推进,确保项目加快实施推进,及早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发挥减排效益。截止目前,已完成206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

5.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现场核查,以查促改,提高企业日常管理水平,目前已完成30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现场核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大气执法监管力度,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和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推进,加大对35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问题排查整治等,推动我区大气质量不断改善。

二、以更高标准提升水环境质量

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加快补齐水污染防治短板,全面提升了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

1.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大生态治水模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门制订了《海门区2022年清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全区8个省考断面和6个市考断面,进一步夯实各级断面长对省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责任。组建治水专班,设立五个专项工作组和一个督促检查组,围绕断面水质、活水畅流、黑臭水体治理、管网排查修复、农田退水和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题实施攻坚。全区上下形成了区级断面长牵头、镇级断面长负责,部门、区镇、攻坚办、河长办、水治办协作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

2.强化预警管控,探索全息式监管形态。围绕全区14个省市考核断面水质目标,全方位开展预警管控。专门开发了海门环境APP,实时掌握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状况。出台了《海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预警办法》,每日对水质自动监测站日均值超标的断面实施通报,对连续5日及以上超标的断面发出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各区镇接到预警后及时排除超标问题。1-5月份发出各类预警信息78条,发出各类交办单和预警函14份。加强了降雨期间和汛期管控。每次降水期间,区镇和部门对断面上下游排污单位开展执法监管,检查码头船舶垃圾污水收集处置情况,开展涵闸科学调度和活水畅流工作,加强养殖尾水管控,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检查,做好垃圾中转站、临时垃圾堆放点防雨防渗防漏。1-5月份累计管控300多人次。

3.聚焦突出问题,提升短平快治水成效。针对重点断面和问题河道,专项组织治理推进。今年以来,对南京路桥、高北大桥、浒通河桥、天西大桥、海洪大桥、临海公路桥等断面系统开展溯源整治,对影响断面水质的生活污染、面源污染、畜禽污染、工业污染、船舶污染等各类污染源委托专业团队清查污染源,制订治理措施,快节奏提升断面水质。对十三号横河、青西河、民生河、三星镇七号河和民诚竖河全面开展疏浚整治。1-5月份全区14个省市考核断面优Ⅲ比例均达到100%。

4.丰富治水内涵,细化颗粒度根治水症。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到各行各业的末梢神经。越向深处发展,难度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全区不断深化细化治水工作,在治理末端上做好文章。全区正在推进36项水环境保护工作和58项水污染重点工程。围绕管网收集率,开展了水污染平衡核算,对收集率较低的区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降雨后高浓度农田退水下河问题,试点开展了2个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项目建设。围绕池塘养殖尾水污染,开展了6个200亩及以上养殖池塘尾水治理。围绕支流污染影响,开展了汛期水质易滑波的海洪大桥、浒通河桥、嫩江路桥、天西大桥上游10公里排涝泵站排查。围绕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开展了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排查出问题清单,开展问题整治。通过每个治水细胞工作的推进,更加有力保障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以更深层次巩固土壤环境质量

坚持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管控存量、严控增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1.持续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心,住得放心。一是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督促2021年度关闭退出的8家化工企业及时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地块土壤、地下水质量现状,明确地块后续利用或管控要求。截止目前5家已进入现场采样阶段,其中2家初步报告已形成,另外3家处于场调招投标、现场勘踏等阶段。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发现的23个高风险遗留地块和南通市污染地块名录中的13个地块,暂不开发利用的,实施制度性或工程性管控措施,防止污染扩散。目前13个污染地块名录内地块已完成,23个高风险遗留地块要在6月底前实施到位。二是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组织本年度列入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的65家企业与区政府签订污染防治责任书,压实企业对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履行好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义务,落实土壤与地下水自行监测及隐患排查工作,防范用地新增污染,各属地区镇要督促好辖区内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逐项推进,按序时完成相关工作。三是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监管体系。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建立优先保护区、风险管控区、重点防控区、治理修复区,实施地下水污染分区管理、分类防控。做好地下水国考、省考点位规划建设及达标保持工作,第一季度地下水国、省考点位水质均达Ⅲ类,将继续强化后续管理,确保完成年度考核目标;四是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进一步打通职能部门间信息互通渠道,各司其职,共同坚守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红线。对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重点建设用地,地块收储、出让前,督促土地使用权人按规范开展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确保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后续规划用途要求,第一季度我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2.进一步织密危废监管网络,强化分级分类管理。结合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一是着力提升重点产废单位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部署并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危废专项整治工作,截止5月底,共检查企业271家,发现问题113个,已完成整改85个,立案处罚5件,罚款金额61.3万元。开展了重点产废单位危废规范化管理培训。5月上旬,组织全区40家年产废100吨以上的单位及2家危废经营单位进行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邀请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施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危废规范化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5-8月份,生态环境部门将陆续对上述42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结合现场检查对标打分,全力提升我区重点产废企业的危废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危废集中收集项目建设,协助管理部门做好一般产废企业、特别行业企业的危废管理工作。指导光大绿色环保固废处置(海门)有限公司推进危废集中收集试点项目建设。第一季度已完成项目预立项及危废集中收集许可证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相关材料已上报南通市级审核,对接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的危废管理ERP系统正在采购阶段。对一般产废企业、特别行业企业的危险废物的产生、转移、处置工作,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符合环境管理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全部纳入危废集中收集单位ERP系统简化管理,有效地减少了环境管理部门对小微企业危废管理方面的盲区,降低了环境风险隐患的同时也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施波: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有请媒体记者就关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谢谢。

记者:今年我区正在进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能否介绍下创建的情况及进展?

杨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我区创成了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年我们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中央、省、市交办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咬定目标、奋力攻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示范创建基础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构建、生态空间优化、资源节约利用、生态文化宣教等工作不断深化,创建工作扎实推进,37个指标台账基本收集到位。二是问题整改力度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做好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对历次中央和省市交办的51个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现场督办、清单化推进,一批久拖未决的信访问题、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三是污染防治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我们通过综合实施扬尘管控、清洁原料替代、重点企业设施升级改造等措施,1—5月,全区PM2.5排名全省第6。地表水省、市考断面优Ⅲ比例均达100%。扎实推进十三号横河、民诚竖河等整治工程,水体黑臭现象全面消除。深化土壤源头防控,启动2021年关闭退出的8家化工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但是,与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相比,目前我们还存在空气质量方面压力较大;部分省市考断面平均水质存在压线达标、波动较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创建指标需进一步统计相关数据,部分部门台账资料需要完善,创建氛围还不浓、攻坚合力还不强等短板。

下阶段,我们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全面推进、整体提升,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我区荣获省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延伸,我们将按照任务分工,通力协作,聚焦短板强攻坚,切实做到硬性指标不丢分、优势指标夺高分、特色指标争加分。二是坚持综合施策、精准治理,更大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开展大气管控“百日攻坚”行动;瞄准“保Ⅲ增Ⅲ”目标,大力实施“清水”等行动;坚持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同向发力,持续抓好土壤和危废管理工作。三是坚持优化机制、夯实基础,全面系统提升突出问题整改成效。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在喷胶棉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提升行动中主动作为;极探索非现场执法能力,强化司法联动,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强保障。

记者:近年来,我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也不断上升,请问今年来我区信访办理情况如何?生态环境局在群众信访问题处理中有哪些好的做法?

黄辉:近年来,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海门生态环境局从环境信访问题源头分流、环境信访积案及时化解、群众环境诉求妥善解决等方面着力开展工作。2022年1-5月,海门生态环境局受理办理环境信访件797件,较上年1445件同期减量44.8%。其中,越级信访总量23件,较2021年30.25件同期减量23.9%。处理率和结案率均保持100%。

一、基本做法:一是搭台联线,压降越访总量。以环境纠纷为主线,以环境信访管理平台为抓手,以“4+3”的工作模式实现环境纠纷线索签收、处置回访全网格全覆盖,建立区、镇、村、企“四级联防”联动网络体系。二是源头分流,减少信访增量。将涉及行业特点和一般类农村环境问题分类分流。开展“百日攻坚化积案”行动,对越访重访,再排查突出隐患,再强化督查督办。三是执法检查,防范突发变量。对涉及环境信访问题多发板块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今年以来,我局共出动7111人次进行现场执法,检查企业(或点位)家3396次,对163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多悟思想,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解决环境信访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来抓。二是多跑现场,加大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信访点位加大执法检查频率,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从快从严从重查处。三是多做沟通,加强联动合作。进一步加强与部门、属地政府交流协作,强化源头控制,将关口前移,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

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将继续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坚守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责任底线,以最诚恳的态度、最迅速的响应、最有效的处置化解群众环境信访矛盾,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今年是我区营商环境提升年,请问在支持服务和引导企业绿色发展方面,海门生态环境局有哪些创新举措,后续将如何继续完善和推进?

杨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服务和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项目准入预审机制。参与审批局、项目办组织的项目招商论证环节会议,从生态环境政策要求的角度进行把关并提出建议,生成个性化全流程项目“批前”服务清单,提高一次办理成功率,降低企业报批成本。二是推进区域评估成果共享。组织各区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组织开发区开展规划环评修编和区域评估工作,缩减了项目审批时间、环节和费用。三是强化环境监管正面激励。将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22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已对4家开展体检式执法,对6家开展非现场监管;将鑫源热电、海螺水泥列入重污染天气管控豁免清单;对6家“白名单”等企业组织开展“体检”,先后发现问题4个。四是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印发《南通市海门区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工作方案》,初步完成《海门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研究报告》等。针对不同行业,提出通过废水减排、VOC综合治理、中水回用等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拟定第一批25家企业,对标开展绿色发展提升整治及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支持服务和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再接再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开展“温暖生态、绿色助企”等活动,为企业发展“精准把脉、辨症施治”;探索绿色信贷额度、利率与企业环保信用、污染物排放表现挂钩的差别化支持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动力。二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园区规划环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全面深化“三线一单”管控方案。三是构建绿色产链条。深入调研重点企业,掌握并分析与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或行业准入标准的差距,加强部门区镇联动,共同助力企业完成提升改造工程。四是深挖污染减排潜力。加大全区污染减排力度,推进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重点行业推行强制清洁生产,为绿色项目腾出可替代总量。

根据印发的《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方案》,我局将坚定扛起生态环境部门使命,争做营商服务示范标兵,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施波: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借此机会,对各级领导、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海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